

目前,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“多点散发”的发展态势,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。停课不停教,停课不停学,成长不停歇,隔空不隔爱。在高三线下其他年级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,为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,增强心理免疫力,我们呼吁各位教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配合学校,与家长孩子通力合作,以积极但是理性平和的心态应对疫情下的线上教育教学。
俗话说,“菜花黄,痴子忙”。每年3月-5月期间是校园心理危机的高发期。春季时晴时雨,气压较低,容易引起人脑中分泌的激素紊乱,因此,若未能很好地自我调节,春季不仅既有精神病容易复发外,也很容易诱发狂躁症、抑郁症等严重精神疾病的初次发作。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春季更容易因感情挫折、人际冲突、实习压力以及家庭变故等因素而产生情绪波动,尤其是那些早年亲子关系不良,目前性格中又敏感多疑、自卑孤僻、偏执焦虑的学生,极易在春季陷入抑郁无助的心境,产生轻生念头,甚至冲动之下采取极端行为——自残、自杀或伤害他人。各位教师在平时接触学生的过程中也需加强观察,及时把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动情况,如出现反复旷课、不做作业或者情绪抑郁或紧张易激惹等情况及时反馈班主任。
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,班主任应该尊重其情感,明白其感受;注重倾听;强调自助,帮助学生自我面对问题,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;遵循过程,不急于求成,遵循学生的接受性;唤起学生自信,从欣赏学生出发,提高学生自我形象。班主任需要做到多多观察、正确评估、适当干预和及时跟踪,从而进行有效管理。
一、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,应将其作为心理危机倾向的个体予以特别关注:
1、平时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,如患有抑郁症、恐怖症、强迫症、癔症、焦虑症、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;
2、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,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行为异常的学生,如学习努力但仍然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;
3、性格内向、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,如性格内向、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、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等;
4、学生中如有父母离异、重组家庭或父母长期婚姻关系不良、童年长期独自留守在家,或长期与老人一起生活等经历,并且同时在校园内生活中表现出很多行为问题,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退缩、自闭的学生;
5、连续出现不明原因的线上线下旷课、迟到早退等违纪行为,很可能学生正面临心理困扰,值得班主任和老师积极关注。
最后,对疫情期间坚持线下线上教学的老师们道一声:辛苦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