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进一步落实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、《中小学生守则》的要求,切实加强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,规范学生言行,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,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化、规范化,制定如下方案。
一、活动目的及意义
从11月1日至11月30日,学校利用一月时间分别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、卫生习惯、学习习惯规范教育活动,以“遵规守纪、文明诚信”为主题,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、活动展示和检查评比活动,切实加强我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,规范中学生行为,使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得到较大转变,促进良好班风、校风、学风的形成,创设一个优美、和谐的学习、生活环境。
二、主要内容
1、规范主题班会
各班主任要精心设计主题班会课,每次班会有组织,有标题,班主任到场,学生不提前下课,真正使班会课有效果、起作用。
2.规范学生值日制度
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学生值日督查岗,重点检查学生出勤、课间操秩序、文明礼仪、卫生等日常行为习惯。值日组学生必须佩戴袖章上岗。由政教处配合班主任对值日学生进行培训,值日学生要文明执日,检查过程严肃、细致、公平、公正。检查结果在行政楼前黑板值日公布栏公布,记入班级考核。
3.规范升旗仪式
规范升旗仪式的程序,做到集队快、静、齐,进退场有序,队列整齐,态度认真,动作规范。全体老师、同学在升国旗过程中应肃立、行注目礼,注意聆听国旗下讲话,并始终保持肃静。学校要把升旗仪式纳入班级综合测评中,并予以评比公布。
4.规范课间操
每个班级课间做到集合队快、队伍整齐,做操动作规范,服从指挥进退场有序。
5.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
集中检查部分学生从楼上乱扔垃圾,随意在校园丢弃垃圾等不文明不卫生习惯。通过集中整顿活动,基本杜绝不讲卫生的习惯,保持校园环境和教室卫生的干净整洁。
6. 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
穿戴整洁、朴素大方,不烫发,不染发,不化妆,不佩戴首饰,男生不留长发,女生不穿高跟鞋。
7、规范学生纪律习惯
上课、自习不迟到、早退、旷课;上课自习时间不外出到垃圾、拿桶装水、上厕所;不在校园内吸烟、男女亲密接触;上课自习时间不在宿舍、食堂、超市滞留、;晚就寝不夜不归宿。
三、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方法
1.宣传发动阶段(11月1日至8日)
(1)制定《黄陂七中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施方案》。
(2)利用国旗下讲话,对全校师生进行总动员。
(3)利用班会、校园广播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,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。
2.规范教育整顿实施阶段(11月8日至11月19日):
(1)各班召开一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整顿主题班会。
11月7日和8日第八节课召开以“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”为内容的主题班会,组织学生学习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、《中小学生守则》,要求班主任针对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不文明、不健康、不卫生的言行举止,特别是从楼上扔垃圾、损坏公物、抽烟打架等行为进行集中教育,并在班级建立学生自主管理、监督检查机制,做到事事有人管,人人有事干。
(2)各班举办一期行为规范为主题的黑板报。
(3)开展一期“文明礼仪伴我行”的征文比赛。
3.总结整改阶段(11月20日至11月30日)
(1)通过集中整改要达到“五不”和“五无”活动目的,让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形成“校风正,校纪严,讲文明,讲礼貌,讲团结,讲卫生”的良好氛围。重点抓好“五不”、“五无”活动,即:不损毁公物、不迟到早退、不乱扔垃圾、不携带管制刀具进校园、不参与打架斗殴。 “五无”即:身边无废纸、周围无痰迹、桌面无刻画、墙上无脚印、出言无脏话。
(2)经过综合考评,行政值周和学生值日检查,评选出优胜班级。制定公平、科学、合理的班级管理考核实施细则,建立起检查督促和充分调动积极性的长效机制。
(3)制定一套规范完善的考核实施办法。
四、保障措施
1.加强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,及时纠正本班学生的不良行为;学校由学生会成立监督岗,监督学生值日情况,并督促检查全校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习惯。
2.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纳入班级常规考评。
3.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文明班级评估挂钩。
4.家校联手,利用家长委员会、电话沟通等形式,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,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,行成家校合力,齐抓共管的局面。
5.长抓不懈,建立长效评比机制。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,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全校教职工的共同责任,只有长期坚持下去,才能够有所收获。